古朗月行 古诗,月下寻梦,千古情怀
《古朗月行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。此诗通过丰富的想象,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宫的景象,表现了作者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。以下是诗歌的全文:
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
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
仙人垂两足,桂树何团团。
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。
蟾蜍蚀圆影,大明夜已残。
羿昔落九乌,天人清且安。
阴精此沦惑,去去不足观。
忧来其如何,凄怆摧心肝。
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月亮的观察和想象,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宇宙和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。你知道吗?在浩瀚的星空下,有一首古诗,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,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。这首诗,就是李白的《古朗月行》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,走进这首诗的世界,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诗意。
月亮的童年:白玉盘与瑶台镜

小时候,你是否也曾对那轮皎洁的月亮充满好奇?李白在《古朗月行》中,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: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”那时的你,是不是也像诗中的孩子一样,把月亮想象成一个白玉盘子,又或者是一面瑶台上的镜子,悬挂在云端?
这种天真烂漫的想象,正是李白诗歌的魅力所在。他用简单的语言,勾勒出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,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。
月亮的传说:仙人、桂树与白兔

月亮,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。在《古朗月行》中,李白更是将月亮的传说融入诗中,描绘出一幅幅奇幻的画面。
“仙人垂两足,桂树何团团。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?”这里的仙人、桂树、白兔,都是月亮传说中的元素。李白用这些神话传说,为月亮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,让人不禁遐想联翩。
月亮的变迁:蟾蜍蚀月与后羿射日

月亮,不仅仅是美好的象征,它也承载着历史的变迁。在《古朗月行》中,李白写道:“蟾蜍蚀圆影,大明夜已残。羿昔落九乌,天人清且安。”
这里的蟾蜍蚀月,指的是月亮被蟾蜍啃食,变得残缺不全。而羿射日,则是传说中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,拯救了人间。这些故事,都反映了月亮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作用。
月亮的情感:忧愁与思念
月亮,还是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。在《古朗月行》中,李白写道:“忧来其如何?凄怆摧心肝。”
这里的忧愁,既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,也是对故乡的思念。李白用月亮作为情感的寄托,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。
月亮的启示:自然与人生
《古朗月行》这首诗,不仅仅是对月亮的赞美,更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。李白通过描绘月亮的美丽与变幻,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生的无常。
在诗中,李白写道:“阴精此沦惑,去去不足观。”这里的“阴精”,指的是月亮。李白认为,月亮虽然美丽,但终究会沦陷于黑暗,不值得过多关注。
这种观点,让我们看到了李白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。他告诉我们,人生短暂,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,同时也要学会接受生命的无常。
《古朗月行》这首诗,以其独特的魅力,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。它让我们在欣赏月亮的同时,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。让我们一起,在这首诗的陪伴下,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诗意吧!